返回

中国移动

sh:600941

  • 中国移动大数据业务主要产品以及商务模式是什么?相关收入表现如何?

    2023-12-21 16:16:00

    中国移动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数据要素发展的决策部署,勇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强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在助力数据要素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筑牢网络领先优势,加快数据生成流转的速度。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夯实数据海量生成和高效流动的底座。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5G精品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超170万个、全球占比超30%。融合建设千兆全光网络,光缆规模约2600万皮长公里,家庭宽带覆盖住户6.3亿户,其中千兆宽带覆盖住户3.7亿户。打造多网协同的物联网体系,增强全场景物联能力,实现物联网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目前,中国移动的总连接规模达到31.9亿,“物连”全面超过“人连”,带动全社会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 二是推进算网融合发展,提高数据处理运用的强度。中国移动创新提出算力网络原创性理念,加速推动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有力支撑全社会数据的价值挖掘。面向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推动“4+N+31+X”数据中心梯次建设布局,投产超大型数据中心40余处,覆盖国家全部算力枢纽节点,云服务器规模超76万台,边缘节点超1000个。推进网络结构优化和高速直连,构建地市1毫秒、省内5毫秒、全国20毫秒三级低时延算力服务圈。目前,中国移动每秒在网运行计算能力达到940亿亿次(9.4 EFLOPS),充分满足各领域的数据处理需求。 三是强化能力开放共享,拓展数据普惠赋能的广度。立足信息通信运营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等优势,增强数据供给能力,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打造业界标杆级能力中台,汇聚数据资源超2EB,沉淀人工智能、精准定位、数字孪生等内外部优质能力超900项,输出统一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服务,全面赋能政务服务、城市规划、应急管理、文旅商贸、人口普查等多个重点领域。筑牢数据安全屏障,发布安全能力121项,建立健全数据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溯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为数据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大数据产品形态方面,公司构建面向全行业的数据能力产品,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一是洞察大数据。面向政府及企业提供群体洞察分析服务,并结合行业需求形成解决方案。二是风控大数据。面向金融行业风险评估场景,为银行、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三是触达大数据。面向政府及企业提供文化宣传、线上广告等用户触达服务。此外,公司面向数据交易所提供“数联网”交付平台,提供集磐道、隐私计算、区块链、DPaaS等工具的一体化服务平台;面向数据应用方拓展数据治理与运营服务;面向数据提供方提供数据治理、数据承销与第三方托管服务。 2022年全年,公司大数据收入32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25.6亿元,同比增长56.6%。公司将持续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不断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全面升级信息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潜在价值。

    2023-12-21 16:26:00

    [ 详细 ]
  • 公司三季度5G行业应用拓展情况?公司对各项目的利润率如何把控?

    2023-12-21 16:04:00

    中国移动始终坚持5G创新引领,从“首个突破”到“规模复制”,商用案例连年翻番,为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数智化转型注智赋能。5G商用以来,中国移动始终处于5G领跑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先: 一是5G应用规模领先。截至2023年9月,已累计签约近3万个5G行业商用案例。其中,成熟行业应用成效显著,5G智慧工厂项目超4,000个,智慧矿山项目超540个,国内集装箱吞吐量Top10港口全面实现5G业务落地。 二是专网能力领先。2023年公司重磅发布5G极致专网3.0 Ultra,依托场景化、轻量化专网产品,充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面向行业打造双域专网、入驻专网、园区专网三类场景化专网,加速融入企业生产;面向中小企业推出5G快线、5G直连两类轻量专网,助力快捷用网。持续开展5G/5G-A新技术攻坚,率先开展5G LAN技术规模试点,推动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能力与行业场景验证融合,加速实现能力成熟。 三是应用服务领先。优选“深入场景、直击需求”的高价值应用,打造融云网、融平台的一体化标准方案,提供端到端全栈式高品质数智服务。 四是创新突破领先。5G应用逐步向新领域拓宽,在轨交、海事等新领域打造了一批5G创新应用,在武汉地铁19号线部署全球首张全线商用轨交5G专网,联合福建海事局打造全国首个5G智慧海事示范区(两项目均为第六届绽放杯全国赛一等奖)。2023年5G ToB能力率先实现海外突破,5G智慧港口在希腊比港成功复制,宁德时代5G智慧工厂在德国落地。在工信部第六届“绽放杯”大赛中,公司实现六连冠,获奖总数、一等奖获奖数均为行业第一。 公司高度重视DICT项目甄别,单个项目履行决策程序时会关注收益率测算情况,保障项目效益。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拉动大项目、高效益优质项目频出。随着自研能力和平台逐步成熟、广泛应用,DICT业务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2023-12-21 16:29:00

    [ 详细 ]
  • 公司认为有哪些关键因素推动业绩持续良好增长?未来几年收入、利润表现趋势?

    2023-12-21 16:22:00

    当前能量信息融合发展、融合创新,数字经济横跨三大产业,将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提升到50%以上。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文件,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发挥作用。今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向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社会数智化转型进程进一步加快,将促进生产、生活、治理等各领域信息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为公司转型发展、拓展信息服务市场带来难得机遇。 公司深入贯彻“力量大厦”战略,始终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系统打造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创造、充分激发创新红利、人心红利、改革红利、人才红利、生态红利。2023年,公司力争实现“两个突破”,收入、利润良好增长;营业收入规模突破,铸就万亿元里程碑;利润规模突破,创造历史新高。 面向未来,公司将持续引领智能化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丰富拓展信息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赋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数智化转型中培育发展“第二曲线”,努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收入结构持续调优,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保持全球主流运营商领先水平。

    2023-12-21 16:32:00

    [ 详细 ]
  • 请问公司期权激励的计划和执行进度如何?

    2023-12-21 16:19:00

    公司的期权激励计划自2020年5月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生效,有效期10年,原则上每2年授予一期,累计授予的股本总量不超过公司港股股本总额的10%。公司于2020年、2022年完成了两轮股票期权的授予,分别向9,914名、10,988名对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技术和业务骨干授予股票期权,授予股数分别为3.06亿股、6.08亿股。第一期授予期权在2022年、2023年已进行两批解锁,期权解锁后,员工可自主行权。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员工与股东、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对激励、保留公司核心骨干员工,促进公司业绩提升和长期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12-21 16:36:00

    [ 详细 ]
  • 请问公司在AI方面有何优势,未来打算怎么发展?

    2023-12-21 16:38:00

    公司在AI方面的总体策略有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自研+合作+开放”原则。目前公司已构建“1+N”通专结合的大模型体系,通用大模型方面,已发布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专用大模型方面,已发布九天客服大模型、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九天∙川流出行大模型、九天网络大模型、九天企业通话大模型,将有效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二是以“通用为基、专用为长、开源为兴”为创新路径。在积极布局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的基础上,重点推进2B领域企业应用及客服、网络等领域专用人工智能模型研发。 三是坚持服务公司转型与赋能经济社会并重。既要支撑公司服务提质、管理增效、业务创新,也要提供社会级的人工智能服务,助力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算力、数据和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公司在相关领域具备一定优势。算力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智算算力已经达到5.8EFLOPS,自有算力总规模达9.4EFLOPS,预计年底可达到11EFLOPS。目前,公司正在规划建设超大规模单体智算中心,计划2024年投产。数据方面,依托全球最大客户规模优势,公司汇聚数据资源超2EB,日新增采集量超5PB,核心数据规模超650PB,居行业前列,庞大的数据资源为AI训练提供重要基础。公司自研的“梧桐大数据”平台可提供全面敏捷的储算、数据及工具开放能力。算法方面,公司的大模型“十年磨一剑”,公司专做模型算法的团队已有1,500多人,已积淀370多项AI能力,年赋能价值已超39亿元,在基站建设规划、网络智能运维、智能客户服务、业务精准营销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应用场景基础。

    2023-12-21 16:42:00

    [ 详细 ]
  • 公司云业务发展情况如何?总体盈利水平如何?

    2023-12-21 16:40:00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战略型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载体,是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中国移动深刻认识到云的重要性,把云当作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公司战略型业务,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充分发挥运营商、央企资源禀赋优势,努力实现未来三年“成为一流云服务商”战略目标。今年上半年,移动云收入规模再创新高,达422亿元,同比增长80.5%;算网能力辐射全国,覆盖四大热点区域,8个3AZ高可靠资源池全部上线,布局边缘节点超1000个,实现数据集群间高速互联,打通上云高速路;产品技术创新迭代,掌握全栈产品知识产权,云主机性能业界领先,自研天池SDN商用部署,发布云原生数据库,“一云多芯”国产化适配全量完成,创新发布COCA软硬一体算力架构;业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4月公司举办移动云大会,发布移动云全新品牌和内涵,现场参会人数超5000人,业界反响热烈,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新三年实现良好开局。 公司发展移动云业务的重点举措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坚持大力发展移动云业务,收入规模保持高位高增长,成为公司重要收入增长引擎;二是坚持产品研发创新引领,全力攻坚云关键技术难点,实现算网时代技术领先;三是打造业界一流算网基础设施,覆盖国家核心枢纽,加大资源网络投入;四是不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五融”(融网、融数、融智、融边、融安全)特色能力,打造一流云服务品牌。五是做优敏捷高效服务支撑,充分发挥遍布全国的机构优势,服务直达省市县。 经过不断努力,移动云的差异化优势不断筑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和云资源优势,实现网随算动,以网强算,快速构建了移动云的资源和品质优势。中国移动拥有强大的网络,随着云的发展,我们加大网络的创新力度使其更适配云的发展,包括加快了400G 0TN 省际骨干网建设,打造“1520”(地市1毫秒、省内5毫秒、全国20毫秒)的三级低时延云网服务圈,完成了服务云的网络结构优化和高速直连;建设云专网,覆盖地市300+,实现分钟级业务组网能力,提升客户入云体验。在强大的网的支撑下,中国移动快速完成了“4+N+31+X”分布式云计算资源布局,覆盖“东数西算”全部核心枢纽,实现中心云“一省一池”,建成边缘节点超1000个。同时依托强大的中台技术底座,形成“融网、融数、融智、融边、融安全”的“五融”差异化优势。 二是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建立了技术领先,自主掌控的优势。中国移动在2014年成立了云计算专业子公司,致力于研发云关键技术与产品,构建创新高地。完成云OS全栈自主可控,有效突破关键技术难点,运营成本进一步压降,自研磐石服务器和DPU智能卡已具备规模商用能力。算网大脑研发部署,业内率先实现了对普算、智算、超算的社会算力并网,规模达1.9EFLOPS。加速产品研发力度,自研云电脑已可满足个人、家庭、政企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 三是央企品牌、安全可信,成为了数智化转型的国家队,具有云*5G协同赋能行业的优势。中国移动坚持云向上生长融入行业,通过“安全可靠”的国家队品牌,云与5G协同发力政务、信创、医疗、教育、工业能源等重点私有云/行业云场景,实现5G行业方案全项目融云,使云成为赋能千行百业创新转型的关键引擎。 四是拥有遍布全国的渠道,属地化支撑和交付团队,能够“一点受理、全网响应”,7*24小时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关于移动云盈利水平,由于移动云既是专线、号卡等基础业务的护城河,也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创新产品的载体,更是“网+云+DICT”的融合发展的基础,以云带网、以网带DICT,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公司看云业务发展,看的是云网融合发展的贡献,看的是对数智化转型的带动作用,因此公司对移动云坚持高目标引领、坚持战略投入。随着移动云业务规模上量及自研能力的提升,边际成本也将持续下降,未来公司云业务板块效益将进一步增强。

    2023-12-21 16:52:00

    [ 详细 ]
  • 请问李总,公司后续回购计划如何?增持计划会继续推进吗?

    2023-12-21 17:15:00

    公司将综合考虑港股市场整体环境、公司港股股价波动导致偏离内在价值情况、交易静默期、资金安排等客观因素,在有利于全体股东权益保护时择机进行回购。 2023年10月16日,公司接到实际控制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2022年1月21日至2023年10月16日期间,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26,258,410股A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约15.14亿元(不含佣金及交易税费),已超过增持计划下限的50%,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继续实施增持并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增持计划。

    2023-12-21 17:17:00

    [ 详细 ]
  • 13.注意到2023年上半年能源使用费同比是下降16%,在公司上半年还新增了30万台5G基站前提下,还有节能的优化非常难得,请问管理层,中国移动怎么做到节能的优化,未来有没有进一步优化下降的空间?

    2023-08-10 00:00:00

    成本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移动一直特别重视怎么来增收节支,怎么来降本增效。正因为我们能够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所以今年上半年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我们的经营业绩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利润实现762亿,增长8.4%,ROA、ROE处在全球运营商领先的水平,大家看到我们净利润率达到14.4%,这些指标都非常好。能源使用费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发生的能源使用费212亿,下降约16%,有多方面因素,一是我们确实非常重视能源使用费管理。能源使用费是成本管理的大头,成本管理就是讲要抓大头、抓源头、抓精益管理、抓科技降本,采取很多的措施。能源使用费就是这样,在能源使用费管理当中,包括采取基站智能节电、节能运维、节能改造、转供电改为直供等等多种措施抑制电费增长。另一方面有一个特殊情况是,去年上半年国家的部分电费优惠政策不是很明确,所以审慎起见,去年上半年进行了足额的计提,到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政策明确以后又据实进行调整,造成去年上半年电费基数比较高,这也是重要原因。展望全年,我们的能源使用费应该是实现平稳的增长,在可控范围,并且能源使用费在预算当中都有比较全面的安排,所以也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大的影响。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12.过去两年看到不管上市公司还是中国移动集团,对外都有非常多领域的、非常多行业的股权投资,请教一下这块投资对公司不管是业务上还是财务上各个方面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未来投资预计会走向什么样方向?或者哪些重点的领域?

    2023-08-10 00:00:00

    这几年公司在对外投资方面做了很多布局,这个布局有的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主体,有的是集团公司投资主体,根据项目的不同决定。同时公司也设立了几个基金对外进行投资。公司对外投资的总体考虑有三点,即价值贡献、产投协同、生态构建。一是价值贡献。既然是投资,一定要有价值,能够给公司贡献利润。第二,要形成产投协同,跟公司主业要紧密关联,能够起到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协同的作用。第三,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生态,通过投资构建我们的生态圈、朋友圈。这几年公司就是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布局,投了很多项目,现在来看应该都取得了不错的协同效应。下一步我们还是按照这样的要求,把投资这个作用发挥得更好。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11.公司在分红派息方面这几年有非常好的增长,2023年派息率将达到70%以上的水平,公司现金流各个方面包括资产报表都非常强,请教一下董事长在派息率70%这样的基础上,是不是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或者未来有什么规划趋势?

    2023-08-10 00:00:00

    今年派息率将达到70%以上,后面几年的指引等明年年初业绩发布的时候再公布。总体来讲,我们会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情况、现金流情况、公司长远发展情况,合理制定分红政策。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10.公司预期6G何时可以商用,目前在6G领域有什么布局和进展?

    2023-08-10 00:00:00

    通信业的发展从2G到现在的5G,大家看到都有一个周期,而且是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定型期。实质上中国移动包括产业各界对6G的研究已经开始,我们喊出6G至少有将近两年时间了,一代通信技术真正替代上一代,基本上要7、8年,或者10年左右时间,因为它还有一个技术的过程。虽然在中国谈6G,其实在全球4G和5G发展还是在进行中,4G很多运营商还是发展旺盛期,5G在相当的一些国家连牌照还没有发,而且现在5G很多的技术优势在应用这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但是市场需求使用上来讲还需要一定的发展阶段,这就给6G下一步的成熟留下了非常好的时间窗口。目前中国移动在产品开发、网络建设和布局方面,都为从5G迈向6G多留一些空间。同时从用户触点方面,我们正在更多地了解未来信息服务业对6G的需要,因为6G对5G来讲是一个跳跃性技术发展,我们在这方面会好好研究,然后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做好技术演进和平台、应用的储备。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9.关于资本开支,上半年我们资本开支同比下降了100亿出头,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在AI大模型,包括算力这块我们持续投入,董事长也讲到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请教一下后面它的趋势怎么看?整个CAPEX会增长还是继续压缩其他领域投资来增加AI方面的投资?

    2023-08-10 00:00:00

    从今年开始公司CAPEX已经呈现下降趋势,今年CAPEX预算是1832亿。几年前我就讲5G投资高峰期或者公司整个CAPEX高峰期大概三年左右,过去三年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所以今年CAPEX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如果没有别的特殊情况,在今后一到两年或者再长一点,我们希望公司CAPEX逐年下降,当然这个幅度不会很大,但是下降趋势我们希望是很明确的。所以预计CAPEX占收比在2024、2025年能够降到20%以下。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8.请教一下在接下来AI方面相关的策略和布局是怎么样,我们在基础大模型、行业垂直类大模型研究领域,大概是怎么样的开发和应用的策略?

    2023-08-10 00:00:00

    关于AI,我的观点是:首先,现在的信息技术需要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如果说这些信息技术都是一堆珠宝的话,AI毫无疑问是其中最亮眼的一个。AI在今后的数字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第二,AI的本质其实就是模拟人的思维机理,利用算力、应用算法对海量数据深度加工处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就可以让AI做很多人能做的事和做不到的事,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甚至可能会产生新的一些业态,使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都发生改变,这个想象空间非常巨大。公司在AI的三要素,即算力、算法、数据方面这些年早有布局:算力方面,我们现在除了过去的通用算力以外,这两年也部署了很多的智算,现在公司智算总的能力如果按FP16大口径算,已经达到5.8EFLOPS,这个量应该算比较大的。公司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今后可能越来越多智算的算力会成为主流。算法方面,公司的大模型也是“十年磨一剑”,我们现在有一支专门做模型算法的1500多人的团队,已经积淀了370多项AI能力,去年赋能价值达到39亿元,所以整个模型算法方面,我们已经积淀了很多能力。数据方面,公司拥有海量数据。所以AI三要素,公司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按照刚才我讲的那句话,利用算力、应用算法,对我们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处理。我们现在拥有的数据量绝对是非常可观的量级,已经拥有了能够对AI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能力。这是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AI的用途非常广,比如多模态大模型不仅可以处理文字,语言、图像、视频都可以做。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公司发布了两款大模型,一个是政务大模型、一个是客服大模型。比如在工业质检领域,公司利用AI技术、5G、物联网、边缘计算多种技术的组合,实现了很多工厂质检完全的自动化,带来了很大的生产率提升、效率提升和效益提升。下一步我们利用大模型、专业模型、行业模型,更多的是面向To B领域,To C和To H领域,我们会和别的企业合作,有些是通过我们投资的朋友圈、亲戚圈来进行深度合作。To B领域公司会作为一个利用AI发展的重点,刚才我讲到我们两款大模型已经发布,下一步很快还会发布新的大模型,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能够在各行各业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7.现在全国都在推动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对网络、数据存储、信息安全也有更高要求,并且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中国移动作为科技领域领军央企,将会在未来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23-08-10 00:00:00

    中国移动近些年发展一直秉持着安全和技术、安全和业务发展的同步推动,我们在内部已经建立了非常严密的大数据安全工作体系。客观讲,将来的数据运营和数据安全保护,包括刚才董事长讲的利用大数据加工成产品这个过程,首先是要立规立法,通过非常有序的市场和数据的使用权限来做好这方面工作。现在大数据运营已经呼之欲出,或者已经正在进行了,我们在发展数据业务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底层安全保护。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将扮演几个角色。第一,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提供的网络和大数据产品首先要确保数据自身的安全和数据使用者的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对网络数据安全的技术支撑。因为很多用户,尤其是To B的用户,他对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等级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5G特有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切片技术,通过建虚拟专网,或者用我们现有频率,在大公网底座上,从技术上来支撑网络安全。第三,推动技术的发展。行业如何进步、如何去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网络上要有最新的技术出现,中国移动在规模上、技术上都是在全球领先的,有责任去推动技术的发展,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合作,做好这方面工作。比如我们的量子通信技术,中国移动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准备。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6.近期国内数据要素领域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说国家数据局领导的官宣、地方省市数据要素政策密集发布,还有知名财经媒体报道了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讨论接近尾声。中国移动作为掌握大量高质量数据资产的企业,怎么处理大量的数据资产,未来将会怎样拓宽数据变现方式?

    2023-08-10 00:00:00

    这两年数据要素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80年代美国诺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提出一个新增长模型——索罗模型,这个模型里面的要素是劳动、资本、技术,这些要素充分地优化组合融合,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发展到今天,公司在原来的索罗模型基础上加了一个要素,就是数据要素,所以公司对数据要素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非常看重的。这几年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布局,我们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做能力中台。能力中台包括三块,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所以在整体布局里面,数据已经有所布局。现在数据中台每天汇聚数据量5.5PB,量非常大,因为公司有海量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都需要进行处理,要进行脱敏,然后积淀下来作为今后公司的大数据应用,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基本布局。同时,这几年公司在数据基础设施方面也做了很多规划、部署和实施,现在已经做了“数联网”,又叫做DSSN,就是把整个数据、基础设施搭建起来,让全社会能够很好地应用数据。现在国家有几个数据交易所,我们跟他们有很多合作。数据业务方面公司已经小有成效,上半年数据变现收入已经达到近26个亿,还是比较可观的。在AI方面,AI三要素是算法、算力和数据,公司依托于数据基础设施,建立一个好的机制,使得我们的数据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5.未来AI大模型、创新方面将会是非常重要的,构建一个新的增长模式,就是创新驱动,也想了解一下,在创新驱动方面有什么计划或者举措,未来几年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增长目标?

    2023-08-10 00:00:00

    公司在四年前确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就讲得非常清楚,我们叫“三个转变”:第一,公司的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使得公司这几年能够持续发展、不断构建第二曲线。第二,业务市场由以C为主向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转变。大家看到CHBN收入结构越来越优化,HBN占比已经达到了42.7%,C的比重已经降到57%左右,我们希望再用两年时间将C的比重降到一半。第三,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在创新驱动里面,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方面。在公司发展中,科技创新的地位也讲得非常清楚,我们“一二二五”战略实施思路中,“一”就是公司发展的定位,即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从这个定位就可以看到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具体讲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三高三强”,“三高”是研发投入强度高、科研人才比例高、技术驱动程度高;“三强”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活力强、科技创新生态强,这也是公司整个创新的布局要素和整体思路。目前公司已经非常明确提出了将六大创新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即云和算力网络,AI、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力中台,6G,安全。我们建强科创工作体系,围绕“一体五环”,将机制、人才、生态等各个方面全力推进,创新的总体布局最后就会体现在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构筑公司的第二曲线,实现公司收入、利润的良好增长,我指的不仅是今年。刚才我讲“两个突破”,这个指引保持不变,同时我们还希望明年、后年仍然能够实现收入利润的良好增长。前两个转变这几年已经做了,效果大家看到了,今后要保持持续良好增长,保持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就一定要在创新驱动方面担当更大的重任。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4.过往大家担心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这部分收入占收比上升,对于利润和应收账款带来一些压力,但是能看到公司上半年财报质量非常高,咱们在新的业务方面怎么做到这么好地把控利润和回款质量?

    2023-08-10 00:00:00

    数字化转型成果是非常显著的。有三个数据来体现,第一,全行业信息化项目公开市场中标份额,中国移动占15.6%,在所有的市场主体里排名第一。第二,中国移动增量通服收入的84.1%都来自于数字化转型收入,我们整个收入结构正在得到持续快速改善优化。第三,数字化转型收入60%来自于产业数字化,也就是To B收入。从这三个数字讲,我们转型成效非常显著。我们持续把数字化转型收入作为公司第二曲线来打造,这几年已经布局了很多产业研究院,我们的物联网、5G行业应用、云计算、个人5G产品打造、移动支付等等各方面都在持续提升能力。现在在平台、产品、硬件、各种各样应用上发力,产品雁阵已经非常庞大,移动云产品收入过亿元的,加起来有超过20个,都是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收入。刚才讲的云是其中一个,还有物联网收入上半年增速超过30%,物联网连接数已经实现物超人等等。总之,因为公司持续重视,提前布局,然后发挥中国移动的规模优势、网络优势,发挥我们“管战建”协同优势,使得数字化转型收入正在持续增长、快速增长。我们相信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有政策,我们有能力,市场有空间,一定还可以把数字化转型做得更好。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3.公司上半年云计算增速非常亮眼,应该是首次提出了自研IaaS+PaaS增速超过100%,并且上半年移动云大会上做了多项技术和产品的发布,包括新的技术内核以及云原生产品体系,公司未来对于自研部分是怎么打算,以及自研占云计算产品比例有多少?

    2023-08-10 00:00:00

    感谢对移动云的关心、关注。云是我们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关键的战略业务,所以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怎么持续打造基于我们运营商、基于中国移动资源禀赋差异化优势,其中自研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就是我们重点努力方向。上半年自研云计算产品增幅非常快,云计算研发“十年磨一剑”,位于苏州的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原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2014年就成立了,之前也有一些积累,是现在国内少有的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公司之一,实现了移动云操作系统全栈可控,有效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难点,还有自研磐石服务器、DPU智能网卡都具备了规模能力,上半年SDN也实现了小规模商用。更可喜的是算网大脑取得突破性进展,云作为算力网络关键组成部分,算网大脑是重中之重,公司在业内率先实现了普算、智算、超算社会算力并网,加速研究像云电脑这类满足个人、家庭、政企多场景需求的服务,自研产品比重在逐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自研产品比重提升、核心能力打造作为努力重点,发挥中国移动云网融合优势,发挥整个网络的庞大规模优势,发挥个人和家庭客户规模优势,发挥全网省公司和专业公司管战建协同优势,相信移动云全年会保持较高速度发展,而且发展质量在“量”提升的同时,“质”的提升也会同步。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2.基础业务这块,我注意到移动ARPU、宽带ARPU现在还是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包括全年指引也是类似的,想问一下如果看明年的话,是不是还能保持这样一个趋势,咱们对于移动和宽带业务明年、后年收入展望是不是还能保持稳健的增长?

    2023-08-10 00:00:00

    这个问题在公司这几年的发展战略中讲得非常明确,一是CHBN(个人市场、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新兴市场)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二是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三是着力推进“两个新型”,构建公司发展的第二曲线。从去年开始,移动ARPU、家庭客户综合ARPU都是稳中有进,都在持续增长,当然它不是一个很高的幅度,但是只要能涨就是好事。我们希望今年、明年仍然能够保持移动ARPU、家庭客户综合ARPU的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坚持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家庭客户综合ARPU已经到了43.3元,在运营商里面应该算比较高的,只靠一根宽带接入没有多少增长空间,有了价值经营,比如家宽、智能安防、智能家居,还有其他方面应用,综合ARPU就涨了。移动ARPU方面,我们坚持“连接+应用+权益”,权益这几年发展非常快,权益用户已经超过3个亿,通过这些可以拉动我们传统业务,使得移动ARPU值保持稳健增长。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
  • 1.非常恭喜公司管理层,在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环境放缓的情况下,我们的业绩依然表现非常亮眼。我们注意到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是有一些放缓,对公司发展有什么影响?公司对全年的展望是怎么样?是否维持年初给的指引,即收入突破万亿的规模、利润力争上市以来的新高?

    2023-08-10 00:00:00

    上半年公司总体发展良好,收入、利润都保持了良好发展的态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收入实现持续良好的增长。第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这也是这几年持续深化转型带来的。第三,发展的质量持续提升,公司自由现金流上半年已经达到791亿元。第四,盈利水平持续保持领先,在全球运营商里面一直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情况跟去年相比有所回落,主要是需求确实有些不足。从反映到公司的发展来看,上半年信息化市场全行业公开招标额基本没有增长,以往每年都保持一定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几乎是零,这确实带来一些影响。公司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充满信心,我们继续维持年初给大家讲到的力争实现“两个突破”的指引,一是收入过万亿,二是利润创历史新高。

    2023-08-10 00:00:00

    [ 详细 ]